ofo
親愛的照顧者,你知道台灣有歡迎長照家庭的照顧咖啡館嗎?
在平時不辭辛勞照顧家人之餘,你有記得好好地關照自己嗎?
為家人全心付出的同時,是否可以「再忙,也要跟自己喝杯咖啡」呢?
看著心愛的家人被自己照顧得很好也許會令人感到滿足,但同時也是充滿著壓力,這時候各位不妨到照顧咖啡館走走,讓自己有段喘息的時間吧!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為家總),自105年起推動「照顧咖啡館」,除了提供照顧者能暫時抽離照顧壓力的休憩場所,更希望打造成社區性的「長照情報站」,藉由彼此的資訊分享及心情交流,讓照顧者知道,在家庭照顧這條路上,你我並不孤單。
照顧咖啡館是什麼?
它是一個將長照資源整合的社區照顧咖啡廳,透過這些咖啡館扮演社區長照情報站的角色,因此優先選擇位在巷弄裡的社區型咖啡館,期待更多家庭照顧者在社區中就能接觸到長期照顧資訊、喘息紓壓活動與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
家總自105年起推動「照顧咖啡館」,打造「社區長照情報站」,提供家庭照顧者免費「喘息咖啡」,不定期舉辦各類家庭照顧者「紓壓活動」,讓社區的每個人都能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長照資源。咖啡館內的員工也會經過簡單訓練, 並配戴「長照可問我」的胸章,協助照顧者和家總連絡,取得更詳細的長照資訊。
為了鼓勵家庭照顧者出來喝杯咖啡、喘息一下,家總提供給照顧者免費的「喘息咖啡兌換卷」,除了照顧者一杯,被照顧者也能喝一杯,希望照顧者朋友們都能擁有喘息的時間,可以多與自己共處。
照顧咖啡館功能
剛剛有提到咖啡館的設立,主要是希望每個人都能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長照相關資源,因此照顧咖啡館提供以下四種功能服務:
- 巷弄情報站的功能,提供長照的資訊,讓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找到相關資源。
- 喘息咖啡的功能,發現有許多家照者因照顧親友走不出家門,所以我們照顧咖啡館通常都設立於靠近社區,方便各位家照者可以走出來,放鬆一下。
- 有些咖啡館會不定期辦理免費的紓壓活動,透過這樣的方式讓照顧者可以彼此認識、交流經驗,達到人際互動的效果,進而增加走出來的動力。
- 中途職場計畫,吸引一些重返職場的照顧者,可以給他們一些信心及重返社會的就業服務,同時對於已畢業的照顧者,也能重新找回一項生活重心。
接下來讓我們再看一些關於照顧咖啡館的小影片吧!
如何申請喘息咖啡兌換券呢?
喘息咖啡兌換券是提供給每位照顧者朋友們可免費至照顧咖啡館兌換咖啡的依據,每年有10杯額度,每次最多兌換2杯。
首先照顧者要先在家總官網線上填寫申請表單或撥打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詢問,確認通過後,即可獲得喘息咖啡兌換券。
備註:詳細申請條件請參照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喘息咖啡使用辦法公告https://www.familycare.org.tw/service/11122
全台特約咖啡館

歡迎大家將以上資訊分享給你身邊的其他照顧者朋友們,讓他們知道在長照這條路上其實並不孤單。有任何照顧疑問請撥打家總洽詢專線:0800-507272
老五老熟齡咖啡館

除了上述照顧咖啡館之外,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在台中也設有熟齡咖啡館,不僅提供照顧者諮詢專區,可以來討論各種照顧上的疑難雜症,也提供熟齡就業的場域,歡迎55歲以上,期待發揮熟齡影響力的照顧者一起加入喔!

參考資料:
1.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2.Youtube影片:照顧咖啡館 療癒人心傳遞溫暖的所在
3. Youtube 影片:累了吧!長照家庭好辛苦 照顧咖啡館喘口氣
4. Youtube 影片:中途職場實習計畫 協助家庭照顧者重返職場

寵物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一種存在呢?
你知道「寵物」也能幫助延緩失智嗎?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由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所推動的「動物輔助治療」。
什麼是動物輔助治療?

延緩失智有許多不同的方法,而「動物輔助治療」是失智症非藥物療法之一。
陪伴老人、陪伴兒童,狗是沒有壓力的媒介,人和動物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為心理學正式研究的課題,三十年前美國的學者曾經測量人類在撫摸熟悉的狗兒時,人的血壓會下降、呼吸規律、肌肉放鬆,這些都是壓力減輕的現象。
寵物也能延緩失智症 失能 老化
經國外研究顯示,輕度失智症患者接受寵物治療,個案的認知、肢體、語言、情緒、社交大約可以進步93%。透過治療犬的進駐,讓長照機構的長輩獲得快樂,對於他們的復健及情緒上都有顯著的改善。
動輔金三角
動物輔助治療有三個不可或缺的主角,稱為動輔金三角,每個活動現場都會有治療犬、動輔師、動輔員。
- 動輔員:動輔員是了解狗的人,通常由飼主擔任,針對狗狗的特性適時提出活動建議。
- 動輔師:動輔師由專業知識人士擔任,例如社工師、物理治療師、護理師、特教老師、心理師等,而動輔師同時也是了解個案的人。
- 治療犬:透過測試評估出個性適合照顧、陪伴的犬、貓,最後通過考試即成為治療犬。

現代人的生活因為3C產品的關係,使得人跟人的互動關係變少,而現代人是很需要陪伴的,有治療犬協助的話,不但可以得到心靈上的滿足,也讓我們有不一樣的生活。
動物輔助治療協會聯絡方式:
聯絡電話:(02)2822-7101轉3663 或 0978-794-231
聯絡人: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幹事/秘書 黃蘭嵐 小姐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寵物陪伴
國外一名Lisa Abeyta的網友上傳一支影片,影片中她爸爸為重度失智症患者,幾乎已經喪失言語能力,也就是失語症(aphasia)。有天她家的狗狗叼著玩具去找Lisa的爸爸,他跟狗玩得很起勁,不自覺中竟然順口吐出一大串的話:「哇~看你叼了什麼東西?……我拿你的東西,然後你拿我的……」。

養寵物原本是屬於人們休閒生活的一部份,可以增加生活的樂趣、紓解壓力等。
失智症長者過去在人生經歷上,曾經接觸、喜愛哪類型寵物,根據長者的興趣來決定家中為長者來安排那類寵物,寵物治療是朝向促使長者能照顧及飼養寵物,有助於失智症長者維持工具性基本生活能力(IADL)。
如果是養狗,可請長者每天帶著狗出門散步,以增進長者活動量及肢體運動。
老年人養寵物,還可以增進下列益處:
- 增加知覺刺激,使有能力表達自我感覺。
- 增進社交活動與語言表達。
- 增加責任感。
- 從照顧動物中增進自我價值。
- 提供情感表達的安全環境。
- 提供身心紓解的機會。
- 提供身體運動的機會。

參考來源:
- 董氏基金會-【專欄】寵物陪伴,讓長輩好開心
- 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官方粉絲團
- 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
- 簡浩正(2019)。寵物成為長者長照新選擇 輪迴說解密
- 如何申請動物輔助治療協會活動?
- Youtube影片:【公視獨立特派員】第497集
- Youtube影片:寵物也能幫助治療 失智症 失能 老化! 寵物治療法 輔助復健超暖心! 【如果云知道 鄭凱云】feat. 陳美麗
- Youtube影片:20170210 失智樂齡不孤單 動物治療讓爺奶動一動
我的阿嬤比我強
彰化一位阿嬤在20年前看到孫子打電動覺得很有趣,就跟著一起玩,這一玩就玩壞了三台主機,且比孫子還要厲害;到現在已經98歲了,阿嬤每天都要玩2-3小時的電動,孫子和她雙打都是手下敗將。誰說打電動年輕人比較厲害,真要比賽,不管俄羅斯方塊還是瑪利歐,孫子可是要「叫阿嬤來」。
打電動為長輩帶來的變化
日本諏訪東京理科大學研究,以腦科學的觀點作「數位活動體驗」調查結果,發現高齡人士在遊玩電動時,偵測到腦前額葉皮質(頭部前額部位)有相當高的活躍指數,而這個區域主要是幫助我們處理感覺、動作、認知及推理的部位。
打電動可以提升:
- 反應力
- 記憶力
- 警覺力
- 專注力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將60~85歲的老年人分成兩組,一組玩多任務導向的賽車遊戲,另一組玩較不用花腦力的開車遊戲,每週玩3次。
1個月後,原本一心多用能力差的老年人,在從事多任務導向賽車遊戲後,和另一組相較,他們的記憶力、專注力和反應能力都大幅改善。
研究人員表示,一次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弱,過去以為這是必然而且無法改變的現象,但這項研究卻發現,老年人也可以藉由電玩遊戲讓腦力變靈光,測試他們的腦電圖,發現腦部負責注意力和控制力的區塊變活躍,認知功能和處理多任務的能力也大幅改善。
巷弄長照站的體適能電玩課
彰化縣員林基督教醫院設立「巷弄長照站」,最特別的是院方與醫療資訊公司合作,設置多套老人適合的「體適能電玩」。
資訊商開發的「智能健康環」,訓練老人的手力和腰力的平衡,長輩好像騎車一樣拿著十字握把,其間崁入一個感應圓環,必須用身體的平衡力和手力讓圓環不斷旋轉,如果動作正確,螢幕上的船隻就會前行,否則就定住不動。
適合長輩在家玩的遊戲
一開始要讓沒接觸過電動的長輩們願意接觸,應盡量先以簡單上手的遊戲開始,例如棋奕類遊戲、體感遊戲等。
- 體感遊戲—例如switch健身還,不只有比賽競速的樂趣,還可以運動到身體,不用出去外面運動,在家玩遊戲就可以運動。
- 棋奕類遊戲—平常有下棋的長輩對這個遊戲就很好上手,平常在家沒有對手時用玩這個遊戲就不怕沒有對手。

參考來源:
- Youtube影片:TVBS新聞台-叫妳阿嬤來!98歲嬤打電動20年 孫認輸。
- 歪力(2018)。打電動有益健康,日本照護協會教老人玩《GT Sport》《太鼓達人》改善腦部機能。
- 自然期刊。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12486
- 自由時報(2018)。這個長照站好好玩 爺奶迷上「打電玩」。
- Youtube影片: 自由時報電子報-這個長照站好好玩 爺奶迷上「打電玩」。
-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2021)。不老電競服務簡介。
中老年人也可以做重量訓練嗎?

給中老年人做重量訓練是在折磨他嗎?
重量訓練只適合年輕人做嗎?
我本身已經有傷病不能去做重訓嗎?
研究證明:重量訓練可改善老人身體功能
重量訓練是以「增加肌肉的強度及體積」為目標的力量訓練。
而「美國老年協會」(American Aging Association)刊物中的一項針對中老年人重量訓練的研究指出,經過12週的重量訓練與平衡感訓練後,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就有所改善。
這些身體功能的改善包含:
- 行走速度提升。
- 更能讓夠自行從座椅上站起來。
- 平衡感進步。
- 跌倒發生率減少。
- 肌肉質量增加。
- 強壯程度都有所增加。
雖然已有研究證實重量訓練對於中老年人帶來身體功能方面的好處,但是中老年人的身體狀態與年輕人不同,如果沒有經過專業的教練指導,或是找錯教練,找了對中老年人身體狀況不熟悉的教練指導,反而容易賠了夫人又折兵,無法獲得健康又容易受傷。
因此本篇分享一種由醫師提倡的訓練方法,結合重量訓練的核心原理,再改良為適合中老年人訓練的方法,作為提供大家在尋找適合中老年人訓練的方法之一。
認識「枯木逢春訓練法 」
發展起源
林永昌醫師原為家醫科醫師,於屏東潮州鎮上開診所,自稱為小鎮醫師。
林醫師本身亦是舉重選手與教練,有感於許多中老年病患飽受身體羸弱之苦,決定以其多年臨床醫學經驗,提出「枯木逢春法」的簡化版高阻力訓練方案,將自由重量之槓鈴動作簡化在小範圍動作,適合骨骼與關節活動受限的中高齡者。
訓練方法
「枯木逢春訓練法」非常強調安全性,有別於傳統對重量訓練只適合年輕人的印象,枯木逢春訓練法不但危險性低、負荷量適中、且適合中老年人。
此訓練法對技術要求的門檻低很多,是藉由極短行程的身體直立伸展、超大重量的壓力刺激,讓重量通過整個身體,藉壓力刺激肌肉與神經,可強化肌肉跟骨骼,防止骨質疏鬆,也可強化神經系統,延緩老化。
安全措施
「安全」是枯木逢春訓練法的第一準則,會在治療者周圍安排多名教練協助發力。另外會使用健身腰帶保護腰部;使用護腕保護手肘;使用護膝保護腿部,不讓治療者在訓練過程有過多的晃動,進行伸展時可確保用力是安全的。

訓練對象
由於林醫師發展此訓練方法的初心就是想幫助各種體弱傷殘的病患,因此枯木逢春訓練法是特別針對有以下症狀的特殊族群所設計:
肌少症、骨骼與關節活動受限、中風、車禍癱瘓、骨質疏鬆症、椎間盤突出、手術後、高血壓、糖尿病等。
訓練可以帶來哪些好處?

照顧與健身都很重要
長期照顧服務提供居家照顧、日間照顧、家庭照顧者支持等,服務多元且有彈性,滿足不同服務使用者的需求。但在未來超高齡社會下, 對照顧者、被照顧者及長照體系負荷會相當沈重 , 政府逐漸有意識到此情況 , 國健署目前在全台各地推展「銀髮健身俱樂部」 ,加強推動中老年人的肌力、肌耐力、心肺功能訓練。
以下提供一些新竹市內針對中老年人健身訓練的資訊:
解構健身事務所
地址:新竹市牛埔路39號
電話:0925-491262
SAFe曾醫師健康訓練教室
地址:新竹市北大路168號10樓之3
電話:03-523-2600
官網:https://safeclassroom.wixsite.com/mysite
提醒:以上資訊是提供家屬一些關於中老年重量訓練的參考,各種方式實際上是否適合家中長輩,仍需要親自向專業的醫師、教練等請教、家屬們也需要依照自己對長輩的了解,協助長輩做出最適合長輩的運動選擇。
參考來源 :
- 早安健康(2016)。90歲奶奶重訓8個月,從此丟掉拐杖、走路不跌倒。
-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健康推廣中心 (2010)。中高齡生理-心理-社會整合健康促進方案:簡化版大重量阻力訓練。
- Youtube影片:逆轉衰弱 枯木逢春訓練法 – 林永昌醫師 (上)【SBD專科講堂】屏東潮州。
- Youtube影片:人生就像打電話 枯木逢春訓練法 – 林永昌醫師 (中)【SBD專科講堂】屏東潮州。
- 中央通訊社(2021)。老了也要有活力 銀髮健身延緩失能翻轉長照。
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65歲以上老人第三大死因為肺炎。在日常生活中可透過痰的顏色來觀察肺部健康狀況,一般呈現白色泡沫可能是慢性支氣管炎,如果是黃色有可能代表細菌感染。
然而年長的長輩、長期臥床的慢性病患者常常無法自行咳嗽,而造成呼吸道感染,若能從旁協助拍痰,則會降低呼吸道疾病發生的可能,因此如何協助長輩拍痰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認識拍痰
適合拍痰的對象?

1.肺部分泌物黏稠或量多者。
2.長期臥床或固定不動者。
3. 咳嗽能力差者。
拍痰工具
1.拍痰機。
2.拍痰杯。
3.手的姿勢:將手掌併攏並弓成杯形。

拍痰前的準備
1.可以準備衛生紙,長輩吐痰時能使用。
2.需取下手錶、手鍊等飾品,避免傷到手。
3.洗手:執行拍痰前後都需洗手。
拍痰步驟
- 可使用枕頭將腳墊高30~45公分。
- 請長輩側躺或協助翻身,將長輩的身體往自己那一側翻身。
- 拱起手掌成為「弓」字形。
- 於背部,在兩側肺葉其中一側的下方位置,叩擊時應有「砰砰、ㄆㄛ ㄆㄛ」中空聲音而非拍掌的聲音(可借助排痰器協助拍痰)。
- 手掌「由下往上」拍,並重複此動作,以每秒3~5下速度扣擊,每一部位約扣擊3~5分鐘。
- 拍完需翻身拍另一側,重複上面動作。
- 若確認痰液積存的位置,則可著重在該位置來拍。
- 拍痰完後,讓長輩翻身回來,並以半臥坐的方式讓他排出痰液來。
注意事項
- 飯前30分鐘及飯後1小時不可拍痰,避免長輩嘔吐或被食物嗆到。
- 拍痰部位需避免脊隨、腎臟、腹部、助股、燙傷、有傷口、皮膚傳染病。
- 若長輩血小板太低、凝血功能異常,擔心碰撞出血,也不建議拍痰,以免受傷,出血不止。
- 長輩本身有肋骨骨折、骨質疏鬆應避免拍痰引發骨折。
- 拍痰附近若有腫瘤,因附近組織脆弱,也應避免拍痰。
- 隨時注意長輩有無呼吸急促或停止,臉色是否正常,有咳嗽及不舒服的情況,先停止拍痰,協助長輩將痰排出;若有異狀應立即停止拍痰,並呼叫醫護或送醫。

拍痰之外
除了按照正確步驟拍痰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改善長輩積痰狀況?
- 多喝溫水:水分不足痰就乾稠黏,喝足夠的水可幫助稀釋痰液,較容易咳出。
- 吸熱水蒸氣:將熱水放在口與鼻腔前,進行腹式呼吸,即用鼻吸一大口氣,停留3至4秒,才用口腔呼出。此方法可滋潤氣管,以及鼻腔內的黏膜濕潤度增高。
- 深呼吸咳嗽法:坐下雙手放置腹部上,長輩吸氣時肚子要鼓起,吐氣的時候肚子要內縮,再次深呼吸在吐氣的時候記得要咳嗽,通常會連續三次,讓痰順利排出。
拍痰的動作及音量常會嚇到長輩,其實正確的拍痰並不會傷害到長輩,故建議在拍痰前口頭的告知可避免誤會產生,所以是很重要的喔!
參考資料:
-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1)。109 年死因統計結果分析。
- Youtube影片: 洗手是最好的自保!7步驟正確洗手︱ 郭孝齡醫師【早安健康】。
- Youtube影片: 《仁者照護講堂》拍痰篇。
- 晉愛長照(2017)。呼吸照護衛教|有效咳嗽及拍痰方法。
- Youtube影片: 呼吸道痰液清除方法 邱國欽(國語)。
- 優照護(2020)。臥床長輩咳不出痰該怎麼辦?輕鬆拍痰6步驟。
根據2011年衛福部失智症調查結果,八成以上失智症患者,都是居住在家庭裡。
居家擺設可以透過幾個簡單的佈置小技巧,讓失智患者感到自在、舒適與安定,同時又保有正常生活機能,並維持自主能力,也讓照顧者安心。

失智症者常出現與環境有關的困擾
失智症患者因疾病對大腦產生病變造成認知、判斷或辨識力障礙。
因而產生與環境有關的常見困擾有:
1.容易發生無法識別室內設備或空間,增加失智長者室內活動危險性或引發焦慮感。
例如:無法分辨桌椅、地板與牆壁等空間、找不到門把進入房間、尿急要上廁所找不到馬桶位置等。
2.對照明或光線造成的陰影產生幻覺。
3.易受身旁人、事、物環境影響或產生不安全感等。

這些問題透過居家環境的調整,將可能達到在安全範圍內讓失智症者重複做他想做的事,促使其感受被尊重及舒適,維持其獨立生活能力的目標。
從顏色、圖示、光線下手

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技巧改善失智長者因環境產生的困擾:
- 可運用對比顏色來區分不同空間或功能。
居家環境應多選失智長輩看得清楚的鮮明顏色或長波對比色,尤其是牆壁和地板最好選對比色, 可幫助失智長輩提升對環境的辨識力, 也可促進空間的認知;功能方面可使用有顏色標示的冷熱水水龍頭。 - 運用顯眼辨識圖片來提示空間。
例如:失智長輩找不到廁所的位置,可以在門口貼馬桶的圖片,臥室門口貼床的照片,讓失智者一看就知道空間的機能。 - 運用光線幫助失智長輩辨識時空,維持睡眠品質、降低激躁行為。
明亮的光線有助於失智長者辨識時空,室內仿自然光線的情境最佳。白天可多讓室內保持明亮,促進其交感神經作用;傍晚將燈光換成溫暖黃光,可使其好入睡。 - 減少使用反光材質的裝潢。
磁磚、鏡子、玻璃等反光材質容易造成失智症患者視幻覺,引起恐慌與不安全感,應盡量避免。
硬體改善升級失智長者居家安全
除了運用顏色、圖示、光線改善居家環境對失智症者的生活困擾,還可以在家中安裝順暢、簡單、安全的「無障礙設計」。
例如:可增加扶手、止滑條、消除門檻高低差,以預防失智症者在家中跌倒。
動線淨空也有助於減輕照顧者的壓迫感,掌握安全動線,移除不必要的擺設與雜物。
例如:拆除浴缸增加空間,洗澡不再侷促受限。
為避免失智長者下床時發生危險,可在床旁加裝床欄杆、離床警示器或紅外線感應器。

為輪住長者營造空間的熟悉感
另外根據台灣人的習慣,照顧失智長輩,常見的方式是輪流跟不同兒女住。
此時應留意不同空間佈置的一致性。
例如:失智長者輪住的房間空間擺設一致,床頭櫃統一在床的右側,衣櫃統一在左側。
兄弟姊妹之間做好協調,盡可能營造失智長者熟悉的環境、親切的感覺,佈置得像長者原來的住處,失智長者就比較不會「吵著要回家」。

參考資料:
1.廖靜清(2021)。家有失智症患者,該如何佈置?掌握4要點,輕鬆打造失智友善居住環境
2.國民健康署(2018) 。打造失智友善居家環境 國健署提供小撇步。
3. Youtube影片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認識吞嚥障礙
吃東西簡單嗎?
根據國健署2017年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有12.8%經評估為吞食異常,大約每10個高齡者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之吞嚥障礙。
吞嚥障礙就是「食物無法順利地由口腔進入胃部」,也就是失去所有或部分控制咀嚼、吞嚥和舌頭活動的能力,使得食物無法由嘴的前方移到後方,運送食物過程變得十分困難。

吞嚥障礙會引起哪些問題?
吞嚥障礙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因為不方便進食導致患者體重減輕、營養不良、脫水等問題,進而影響到患者本身個人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甚至可能會連帶影響到家人。
例如:為了照顧患有咀嚼吞嚥障礙的家人,照顧者也可能因長時間的擔心或協助進食的困擾而造成煩惱,所衍生出各種問題。長輩為什麼會出現吞嚥障礙?
吞嚥障礙的徵兆
對於照顧者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現象來評估家中長輩是否正面臨吞嚥障礙的問題。





如果發現家中長輩有上述的現象,可以帶長輩至醫院掛號耳鼻喉科或復健科,有些大醫院的復健科裡有語言治療師,也可以請語言治療師透過專業的臨床吞嚥評估或吞嚥攝影檢查、鼻咽內視鏡檢查等,更有效地了解長輩吞嚥障礙的問題,對症下藥,緩解長輩進食的困難、維持長輩營養涉入的需求。
申請長照服務:進食與吞嚥照護
除了就醫之外,也可以為長輩申請長照服務中的「進食與吞嚥照護」服務。
- 申請資格:長照等級(CMS) 2~8級,且可配合指示進行訓練者。
- 申請方式:向A個管申請此服務。
- 服務次數:原則上一組為6次到宅服務。
此項服務將安排專業的語言治療師直接進入家中評估長輩的吞嚥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與訓練計畫,教導家屬訓練長輩吞嚥功能的技巧、調整適合長輩吞嚥的飲食清單等。
且這項服務原則上一般戶僅需負擔16%的費用,詳細的計費方式可洽長輩的A個管,若您家中的長輩尚未申請長照服務,請先撥打1966長照專線,由各縣市政府照管專員協助您取得使用長照服務的資格。
居家吞嚥復健運動
那麼我們平時在家中可以怎麼訓練長輩的吞嚥功能呢?
以下是思比語言治療所提供的4種復健運動技巧,提供大家在家裡可以帶著長輩一起練習:
1.口腔及喉嚨按摩
2.唇部按摩
3.舌頭及口腔運動
4.喉部運動
參考資料:
1.陳稚華(2019)。65歲以上老人除了肌少症…「吞嚥困難」隱藏更多長照問題!該如改善?
2.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吞嚥困難照護注意事項(腦中風衛教室2016年製)。
3. 107年衛生福利部-咀嚼吞嚥障礙-(口腔機能照護)健康照護手冊 。
4.Youtube影片:【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照顧電視台〈長照小學堂〉第五課:進食與吞嚥照護。
5. Youtube影片: 【思比語言治療所】維持吞嚥不退化的4種喉部運動,快帶著長輩動一動吧!
依據國民健康署《2013- 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我國成人每日平均乳品、堅果種子、蔬菜、水果皆攝取不足。
為協助民眾落實均衡飲食之健康生活型態,依照我國107年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將每日應攝取的6大類食物: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子等,依每日應攝取的份量轉換成體積,並以餐盤之圖像呈現各類別之比例,同時提出口訣,讓民眾容易落實於每一餐,民眾只要跟著「我的餐盤」聰明吃,即可餐餐吃好又吃飽,營養跟著來。
聰明吃小口訣
🔸每天早晚一杯奶
🔸每餐水果拳頭大
🔸菜比水果多一點
🔸飯跟蔬菜一樣多
🔸豆魚蛋肉一掌心
🔸堅果種子一茶匙

銀髮族飲食指南七原則
隨著年紀增長,高齡者容易面臨咀嚼、吞嚥能力變差,腸胃消化功能漸弱的生理問題。
獨居、無人備餐共餐也是常見的狀態。
且多數民眾對於老人餐食的印象多半停留在只能吃剁碎的食物、液態食品等,這些都容易衍生營養不良問題。
其實食物的質地軟硬度、食物外觀色澤也會影響老人食慾及食用性。
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及各項營養需求,每日飲食指南有七大飲食原則
1.胃口不好,那就分量進食
2.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蛋白質攝取更加重要
3.餐餐皆有蔬菜水果
4.飽和脂肪類食物,盡量少攝取
5.少鹽、少油膩,善用食材,也可以很美味
6.烹煮方式應溫和,以減少腸胃與進食負擔
7.水分補充須充足
新竹市一區一營養師
新竹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據點開張,主張一區一營養師,於各區衛生所駐點,提供四大服務,例如:社區長者營養評估與資訊收集、慢性病衛教諮詢、三高飲食指南、一般營養諮詢,讓擔心長輩營養健康的你,有一個專業諮詢的管道。

申請「長照專業服務-營養照護」
除了一區一營養師可諮詢外,也可善用長照資源向您的A個管提出「專業服務項目-餐飲照護」的需求。
由A個管協助申請,營養師將會評估長輩的個別需求,透過改變用餐次數、餐點分量調整、餐點內容變化、調整食物質地、用餐器具或姿勢改變等方式,調整日常飲食模式,並指導照顧者調整長輩日常飲食及協助進食的方式。
參考來源:
1.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Yortrbe影片:國民健康署「我的餐盤」均衡飲食_銀髮篇。
3.愛長照(2016)。七大飲食原則讓老人營養滿分、健康呷霸二!
4.行政院衛生署-老人營養餐食手冊。
5. 新竹市衛生局網站。
6.Yortrbe影片: 新竹振道節目新聞部-一區一營養師 香山營養分中心開幕。

這一篇我們從21世界的黑死病「失智症」來談談動腦的重要性。
你知道平均多久會出現一名失智症者嗎?
你知道歐美的失智症確診率嗎?
隨著人口結構的改變,台灣已步入高齡社會。
人越活越老,一些過去不曾被重視的疾病越來越顯見。
其中一項伴隨高齡趨勢而顯現的疾病就是「失智症」。
根據統計,平均每3秒鐘就有一位失智症確診者。
在歐美國家,失智症的確診率已超過5成。
這代表什麼意思?
表示每2個人就有1個人罹患失智症。
放到家庭來看,如果一個家庭裡同住的只有2個人,那麼你不是失智症者,就是照顧失智症者的人。
也就是說,以統計而言,每一個人都會遇上失智症,可能以病人的角色,也可能是以照顧者的角色。
失智症是怎麼發生的?
既然失智症這個議題與21世紀的我們息息相關,就讓我們花一些時間好好認識它吧!
目前科學家們從研究中找到證據顯示失智症不是突然發生的,失智症患者腦中的類澱粉蛋白沉積,導致神經纏結,細胞死亡,破壞神經突觸傳遞訊號,是大腦開始發生變化,漸漸發展成失智症的過程。
神經科學家Lisa Genova告訴我們大腦中的「突觸」是神經傳導物釋放的地方,使我們可以思考、感覺、看見、聽見、產生慾望,並擁有記憶。
而每次的訊息傳遞,都會釋放些微的類澱粉蛋白。當這個類澱粉蛋白累積超過臨界值,失智症狀就會明顯出現,也就是發病了。
非常鼓勵大家認真觀看一下這段影片,很有可能幫助你避開失智症發病的危機喔!
在這段影片中Dr. Lisa Genova 也提到雖然類澱粉蛋白沉積漸漸消耗掉原本的突觸,是不可避免的大腦運動反應,但我們可以藉由「主動學習具挑戰性的事物」來建構新的突觸。
如此一來,即便舊的突觸隨著年齡增長,不斷死去,我們仍能不斷地創造新的突觸來幫助我們維持生活功能!
就像你為自己打造了上百條回家的道路,如果今天其中一條路施工或斷掉,你還是可以選擇從其他道路安全回到家。
哪些是「健腦活動」?
能夠達成建構新突觸的健腦活動需要包含兩要素:「新奇」+「稍有挑戰」。
「稍有挑戰」的活動是指需要策劃的、可以解決問題的或需要隨機應變的。

例如:
1.閱讀書報
2.彈奏樂器
3.藝術創作
4.腦力遊戲(麻將、橋牌、下棋、電玩、數獨、桌遊)
5.學習新事物(學習新語言、學新歌、使用3C產品)
6.從事複雜的日常活動(理財、規劃旅遊等)
失智長輩還需要健腦嗎?
那麼對於已經失智的長輩,還需要健腦嗎?
已有研究指出認知刺激對失智症患者的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具有正面影響。對於失智者者,維持穩定的生活作息、固定接受適當的認知刺激很重要,若日常生活的刺激減少,容易導致生活作息紊亂、日夜顛倒、躁動、情緒不穩情怳 ,甚至有可能加速失智者功能退化等問題產生。
因此不論是健康的人,或是已經失智的人,都還是需要繼續學習新事物,來保養大腦。
只是兩者適合的健腦活動有所不同。
挑選適合失智長輩的健腦活動
每一位失智長輩的認知狀態與過往生命經驗都不一樣,所以沒有固定對失智長輩最有效的健腦活動。
當今天失智長輩已經沒有能力為自己安排學習新事物時,身為最了解失智長輩的照顧者,可以依據你對失智長輩的理解為他安排適合的學習內容。

以下是一些原則,幫助你挑選適合給失智長輩的健腦活動:
- 從長輩的興趣出發:首先我們要能吸引長輩的注意力,引出長輩的學習意願,從長輩過往興趣出發通常是有效,且可以令長輩充滿成就感的事。例如:長輩過去喜歡插花,不如就為長輩準備一些切花跟材料,讓長輩自己動手完成作品。
- 從長輩的職業經驗出發:人的大半輩子都在職場上奮鬥,從長輩的職業經驗出發也比較容易勾起長輩學習的動力。例如:安排算術活動給曾任會計師的爺爺、安排規劃菜單的活動給曾任廚師的奶奶。
- 在健腦活動中增加互動性與趣味性:與親近的人互動,看見彼此的眼神,感受到彼此的陪伴,都會讓長輩在健腦活動中感到愉悅,愉悅的感受可以令人保持開放的心態,長輩也會更願意持續做健腦活動。所以不妨陪著長輩進行這些健腦活動,並且在這段過程中給予正向、支持的力量,盡量營造快樂的感受,讓長輩期待每一次的健腦時刻。
健腦教材
以下分享一些健腦影片,照顧者們可以視長輩需求參考使用。
【數字遊戲】
【反應大考驗】
【銀髮族長照桌遊】
【來包粽子喔~】
參考來源:
- 中年開始防失智!研究證實:每天動腦可存腦力,有效遠離失智症。
- 為什麼要「活到老學到老」?腦科學家提出「健康老」觀點。
- Youtube影片:Lisa Genova-你可以做甚麼事,來預防老年癡呆症。
- Woods B, Aguirre E, Spector AE, Orrell M(2012)。以認知刺激措施改善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
- Youtube影片:【永和耕莘預防延緩失能/認知刺激】數字遊戲1、2、3。
- Youtube影片:【永和耕莘預防延緩失能計畫】銀髮族身腦適能運動系列8─反應大考驗。
- Youtube影片:【悠活健康促進】銀髮族長照桌遊團體示範。
- Youtube影片:【財團法人老五老基金會】淯琛老師-端午節介紹,分享在家DIY包粽子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