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ofo
一、糖尿病是什麼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慢性代謝異常疾病,因為體內胰島素缺乏或功能不全,無法將血液中的葡萄糖送至細胞,使得血糖濃度升高。
二、與糖尿病有關的因素
體質、生活習慣、睡眠不足,是與糖尿病有關的常見因素。
在生活習慣方面,若經常吃加工、油炸食品、精製糖等高糖、高油的食物,容易導致肥胖,且現代人的生活型態較缺乏運動,日常消耗的能量少,多餘的熱量則會轉為脂肪堆積在身體各處,身體必須分泌更多胰島素來降低血糖,長期下來胰島細胞會負荷過度。
睡眠方面,研究指出若睡眠時間大於或小於7.3小時,胰島素的敏感性會下降,進而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因此建議每日睡眠時間達到7小時最佳。

三、糖尿病前兆
多喝,不正常的口渴。
多吃,容易感到飢餓。
多尿,上廁所頻率突增。
體重突然減輕。
四、糖尿病類型

第一型糖尿病與第二型糖尿病最大的差異在於初期的症狀是否明顯,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病期較短且突然,症狀容易被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需要透過抽血檢驗或出現併發症才會被發現已罹患糖尿病。
五、如何預防糖尿病
養成運動習慣,日常生活中走路、散步、爬樓梯等就是一項不錯的運動,每天固定運動30分鐘,能夠助於增強心肺功能和促進血液循環。
飲食方面,建議多吃全穀類、菇類、豆類、堅果種子類、高纖蔬菜等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不僅可以穩定血糖,也能有效控制血脂、血壓。
六、照顧者如何陪伴、照顧患有糖尿病的家人?
患有糖尿病的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頭暈、頭痛、口渴、頻尿、疲倦、飢餓、手腳刺痛、皮膚搔癢、傷口不易修復等身體不適,且生活方面及情緒方面也會受到影響,而我們可以協助其進行健康監測、提醒他要按時服藥,陪伴他一起規律運動及均衡飲食,最重要的是要多加關心他,讓他知道身邊的人會陪伴他共同面對及度過這個過程。
參考文章:
認識老年黃斑部病變
視力是我們生活中珍貴的寶藏,它讓我們欣賞美麗的風景、閱讀文字等等,然而,隨著年紀增長或是我們對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很多人可能會漸漸感到視力模糊、中心有盲點等。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別輕忽了這些跡象,可能是老年黃斑部病變的前兆,而令人意外的是,老年黃斑部病變不再是老年人專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面臨視力健康的挑戰。
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如何照顧罹患老年黃斑部病變的家人,並學習預防這個普遍卻不為人知的視覺問題,讓每個人都能擁有明亮、炫目的視界!
以下五點為常見罹患老年黃斑部病變原因:
1.年齡:年齡是罹患老年黃斑部病變的主要風險因素,隨著年齡增長罹患風險越高。
2.遺傳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罹患老年黃斑部病變,會比一般人更增加風險。
3.營養不良:研究顯示,飲食缺乏維生素C、E、鋅和類胡蘿蔔素等營養素與老年黃斑部病變發病有關,保持均衡的飲食很重要。
4.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和缺乏適度的視力保健。
5.高度近視:患有高度近視的人,視網膜受到拉伸和變形的風險較高,也可能增加老年黃斑部病變的發病機會。
如何治療黃斑部病變?
影片來源:Youtube
預防措施一起做,黃斑部病變遠離我

影片來源:Youtube
1分鐘自行檢查守護你眼睛
自我檢查老年黃斑部病變的方法,正常觀看方格為棋盤狀直線;若出現畫面模糊、扭曲或黑點擴散等非直線狀態,應儘速前往眼科診查。
如何照顧老年黃斑部病變家人?
當長輩罹患老年黃斑部病變時,可能面臨多種困難,例如視力模糊導致找物品困難,行走、上下樓梯時視覺中心有盲點,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家屬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像是在家中可購買放大鏡,有助於讓長輩更容易找到需要的物品,當長輩行走或上下樓梯時,家屬可以陪伴在旁邊,提供助行器、拐杖等輔具,確保行走的穩定和安全,同時保持室內的充足照明,有助於減少意外風險,另外我們也可以透過飲食來助於維持視力健康。

老年黃斑部病變已不再是單純的老年疾病,年輕人也需要關注視力健康,以上資訊希望能夠幫助您了解如何照顧罹患老年黃斑部病變的家人也能與家人一起預防罹患老年黃斑部病變,讓每個人都能擁有明亮、炫目的視界!視力都會是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寶藏,讓我們一起活到老,學到老!
何謂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既是我們所從出處,當然包含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有些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包括祖父、母、叔叔、姑姑等。而在我們進一步探索一個人如何因為與父母所建立的關係模式之不同,以致造成成長中不同的影響時,我們首先要釐清這裡的〝父母〞,乃是指〝親密關係人〞,因為不乏有小孩,由於各種原因,父母從缺,而是經由其他家人帶大的。換言之,一個人的人格成長,管理情緒的能力,人際互動的模式等,都被那位長期照顧的親密關係人,深深影響著。
如何揮別原生家庭的影響
當童年創傷伴隨至成年,人通常會以為自己「沒有選擇了」,只能帶著傷痛將就過活,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決定原生家庭所發揮的作用;即使成年前受原生家庭影響,成年後仍可主宰自己的人生。
1.接受面對
2.破除「不自覺的重複」
3.覺察情緒、辨識、安撫
此次課程跟著宛宜心理諮商師,
一起探索家庭的奧妙,並察覺及練習自己的情緒。
日期:112/09/16(六)
時間:9:30-17:00
地點:新竹市安康街五巷1號三樓(馨家人空間)
費用:免費(中午提供便當)
參考資料:
1.許秀美(2008)。華人心理輔導中心。原生家庭的影響。
2.Mamibuy編輯部。原生家庭影響從三個過程而來!受傷的你,練習用4方式重新愛自己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有41.7%的人老年人承認確診白內障。白內障在眼中的出現率不斷上升,成為眼科門診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因此也是台灣眼科診斷中就診率排名第一的疾病。如果按照預計率來估算,台灣50歲以上的白內障患者可能多達360萬人。白內障導致嚴重的視力損傷,對患者的生活品質構成重大威脅。
白內障是什麼?
在正常情況下,透明的水晶體可讓光線通過,並藉由折射聚焦讓影像呈現在視網膜上。當水晶體中的水分和蛋白質,因老化、疾病或是外力等因素,凝結形成不透明的物體、導致水晶體混濁,對光線到達視網膜造成干擾,導致視野變得模糊不清,並影響看到的色彩,就稱為白內障。

白內障的症狀


白內障會導致視力模糊、視野有疊層感覺、視力數不準確,可能出現視力重新恢復。患者的眼睛容易疲勞,視野可能變得黃褐色,視線昏暗,同時還有患者畏光、刺眼和避光。這些症狀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動帶來了不便,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及早發現並進行及時的治療對於維持患者視力和生活質量非常重要措施。
造成白內障形成的原因

白內障治療
如何照顧白內障患者
白內障會影響患者的視力並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不便。在這個困難的時刻,陪伴和支持變得至關重要。首先,我們可以提供日常生活幫助,從購物到做飯、家務等,幫助患者順利完成日常活動。其次,創造舒適的居住環境也是相當重要,我們要確保空間整潔、明亮,並排除障礙物,加裝安全設施如扶手、地墊等。此外,在白內障手術期間,全程陪伴和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對患者來說也相當重要,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放心的面對手術。術後也可以提供眼部護理支持,幫助患者滴眼藥水、進行眼部清潔等,確保手術恢復順利進行。安排複診時間可以確保患者能及時得到醫療和康復指導外,也能讓能夠讓患者安心面對康復過程。
「猴痘」對我們來說算是一種還不熟悉的病症,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79例病例(69例本土及10例境外移入),其中37例已康復,8例仍住院治療中、34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本文將帶大家認識猴痘傳染途徑,讓大家該如何預防才比較不會感染。
疾病介紹
1958年猴痘病毒(Mpox virus)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因此該病被命名為「猴痘」。猴痘病毒屬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
傳播方式
猴痘可以透過密切接觸確定個案的皮疹、瘡痂、體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
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因此醫護人員及同住家人都有較大的感染風險。
產婦若感染猴痘病毒,可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

潛伏期&病徵

猴痘病徵會持續14至21天,患者通常會自行痊癒。過去的疫情中,患者的死亡率介於1%至10%之間。
預防方法
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也保護自己的健康應該:
避免與猴痘病人或有疑似猴痘皮疹的人密切接觸或皮膚接觸。
避免接觸猴痘患者使用過的物品,例如餐具、杯子、床具、毛巾或衣服。
避免接觸染病或死亡的動物。
在照顧病人或處理動物時,須穿戴防護衣服和裝備,包括手套和外科口罩。
保持手部衞生,當雙手有明顯污垢或被血液、體液沾污,應用梘液及清水洗手或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
徹底煮熟所有動物產品(肉、蛋、內臟)才可進食。
如有任何可疑病徵,請及時求助醫生。
「猴痘」現階段還不可斷定是性病,也請大家不要因為身邊的人確診猴痘就覺得一定是因為性生活很亂,畢竟只要是接觸到就有可能確診,若家中有確診者的話,我們可以在零接觸的情況下給予加油鼓勵,因為確診後的情緒一定非常低落,而我們可以:透過視訊與確診者聊天,並幫助他建立信心,提醒他要好好照顧傷口,讓他覺得即使不在身邊還是有人陪著他度過這段過程
如果身為照顧者的人不幸得病影響原本的照顧工作時,請記得善用長照資源中的喘息服務,透過居家喘息或機構喘息來幫忙短期照顧家人。
最重要的還是盡量避免接觸到病源,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理署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1JrNfd_tlDgp64-m4BrcyA
Youtube影片:【劉正宏談健康】猴痘是什麼?三分鐘搞清楚弄明白。
衛生防護中心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10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