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壓力

by ofo

家庭照顧者們處於日復一日的照顧情境中,面對心愛家人不見起色的病況,或是難以照顧的情緒、行為反應,甚至巨大的經濟變化,都會令照顧者備感壓力。
如何健康面對壓力,絕對是家庭照顧者的必修課之一。
在這一篇文章中將帶您認識壓力的真實面貌,下一篇文章則會分享面對壓力的的好方法

在面對壓力之前,需要先明白壓力感的產生,是因為注意力停留在壓力源上。

壓力源:通常是所面對的外在真實狀況。

壓力感:是因壓力源帶來的內心失望和厭惡感,產生想要逃離的渴望。

吳錫昌(2020)。不累的生活:正內紓壓,讓照護更得心應手。

我們可以從人類腦與斑馬腦的不同來瞭解人為何會產生壓力感?

人類腦V.S.斑馬腦

人類與斑馬的大腦都有「決策區」與「情緒區」。
「決策區」控制原始本能,在遇到危險時決定要逃跑、攻擊或是持續等待。
而決策區是否啟動,受情緒區的影響。
當情緒區接收到危險訊號時,會分泌壓力賀爾蒙刺激決策區,使決策區做出相對應的判斷。

但是由於斑馬缺乏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特有的「理性思考區」,所以只要壓力源消失,斑馬的情緒就會恢復穩定,壓力感跟著消失,也不會在刺激大腦決策區做出任何行為反應。

人類卻會透過「理性思考區」的邏輯分析與推理能力進行危機的模擬,因此即便壓力源暫時消失,人類仍會受模擬功能影響情緒,持續分泌壓力賀爾蒙促使身體處於備戰狀態,承受著壓力感。–資料來源1

由此可見,對人類而言,大多時候壓力感來自於我們的思考。
我們如何想,就會如何感受到壓力。

壓力對健康不一定有害

你是否厭惡壓力呢?
你是否相信壓力對你的健康有害?而努力的避免任何壓力。

其實壓力對人到底有害或有益,也取決於我們的思考。

美國有個研究針對3萬名成年人進行8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壓力增加了43%的死亡風險,但僅適用於那些相信壓力對健康有害的人。對那些承受龐大壓力,但不相信壓力對健康有害的人而言,反而一點也沒有增加其死亡風險,他們的死亡風險甚至比其他沒有承受龐大壓力的人還低。 –資料來源2

人體內建壓力紓緩機制

美國心理學家Kelly McGonigal表示,經過研究發現:
「我們體內的抗壓反應有一個有助於紓緩壓力的內建機制,而此機制就是分泌催產素激勵我們與他人的互動。壓力對於健康的損害並非不可避免,你如何想以及如何回應,可以改變你的經歷壓力的方式。當你選擇把身體因壓力而產生的反應是為有益的,你就有勇氣去面對;當你面臨到壓力時,你選擇去與人分享,你可以讓身體自行紓壓。」
–摘自TED TALK影片:《如何讓壓力成為你的朋友》。

影片來源:youtube

這部影片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賀爾蒙:「催產素」
當身體抗壓機制啟動時,腦下垂體會分泌催產素 ,此激素會驅動人們去尋求與他人的連結,會讓人想跟他人分享你的心情。
分泌催產素也會保護我們的心血管,它具有天然的消炎作用。
催產素也能幫助心臟細胞再生,治療因壓力受損的心臟細胞,幫助你的心臟更強壯。
而這些好處都能透過社交接觸或社會支持來強化。
所以當你感到壓力時,試著去與他人接觸,不論是去尋求幫助或幫助他人,都可以使自己的抗壓機制變得更健康。 –資料來源2


明白了人體內建紓壓機制後,親愛的照顧者們,是不是讓我們更相信自己的身體一些!
相信自己的身體能夠應付生命中的挑戰,我們不會輕易被打倒。
也開始練習將照顧過程中的甘苦與人分享,讓我們透過社交過程強化對心血管的保護!

資料來源:

  1. 吳錫昌(2020)。不累的生活:正內紓壓,讓照護更得心應手。
  2. TED TALK影片: Kelly McGonigal 《如何讓壓力成為你的朋友》。


You may also like